2022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风采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3-06浏览次数:13

2022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风采

一、基地简介

本基地以“美丽乡村”、三农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全国性、跨学科、跨地域、跨领域的开放型综合研究平台,是多方协同合作的新型智库。主要从事美丽乡村建设基础理论、政策制度、规划设计、建设模式、传播推广等方面研究,为各有关方面提供“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决策咨询、人才培养、技术支撑、品牌推广等服务。

20181129日,成都市社科联领导、西华大学校领导、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领导、基地首席专家、研究院代表、基地工作人员共同为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在西华大学举行授牌仪式,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工作, 至今,共建设四年。2022年至今的建设中,继续发挥成都美丽乡村智库的作用,为政府和地方提供人才支撑。本基地依托西华大学较强的乡村建设师资力量,整合本校经济、管理、生态、建筑、产业、文化等各领域乡村建设领域高水平专家和学者,现已聘首席专家5名,学术委员会9人,研究员18名,基地工作人员5名。在今后3

5年内会逐渐拓展研究领域,继续整合研究领域的高水平专家和学者,长期为地方政府提供智力支持、对涉农项目提供人才资源。


二、2022年工作思路及主要特色

1.结合社会力量拓展中心的影响力。20227月—12月,本中心首席专家刘卫兵先生的装置作品《无形》作为唯的中国作品亮相意大利米兰国际三年展,该作品源于对成都平原千年本土林盘聚落的研究、实践和思考,蕴含着蜀地道家哲学的“大象无形”观念,它是未知世界隐匿的肯定和面对,阐明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对混沌景象的包容气派,以“道法自然”态度,对宇宙无穷变幻所持的敬畏以及与自然和解的“天人合一”智慧。《无形》以自然与建构碰撞出的无限可能性叩响“未知”主题,以根植于蜀地精神的初衷表达对“大象无形”“道法自然”的致敬,以作品内涵中流露出的中华文化包容性,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开放的态度和行动力,于无形之中渲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构建人类美好未来的可能性。作品被国内外20余家媒体、杂志报道,社会影响广泛。

1、图2 、图3 中心首席专家刘卫兵先生作品亮相“意大利米兰国际三年展”

4 中心组织师生参加《新生万物》节目

202212月,中心组织师生在川西竹海参加江苏卫视与阳光媒体集团联合出品的《新生万物》节目,该节目由杨澜领衔,以“剧情+纪实文化”形式,探访乡村非遗传承人,体验非遗技艺,探寻成都非遗背后的故事,设计文创产品等过程,实现乡村文化的转化与创新,让技艺之美获得新生,让乡村技艺之美获得新生,促进乡村的非遗的发展。

2.基地与涉及乡村研究的高校和机构继续建立合作和联系。2022年逐步扩大规模,开展与四川大学建筑学院、西南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四川成都理工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省内外二十余所高校建立关于“乡村振兴项目”“美丽乡村设计”等协作和活动,与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建工集团建筑设计公司、四川省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成都晟景艺创景观设计有限公司万城文化公司等建立了长期对与美丽乡村建设支撑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外部联系。基地逐渐与涉及乡村研究的高校和机构逐渐建立长期的合作和联系,一方面与高校、企业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与周边乡镇及政府部门涉农部门的合作,与郫都区政府、南宝山政府、青神县政府、新都政府、蒲江政府等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基地协议。

3.2022年全年,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疫情下仍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论坛模式,邀请成都市社科联基地领导、本基地首席专家、研究员代表召开学术研讨会,对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中心的研究范畴、研究模式、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重点研讨,领导与专家对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建设思路、建设方法等进行了集中的探讨,涉及美丽乡村建设的不同领域,包括美丽乡村管理、新乡村规划、特色农产品设计、乡村品牌建设、乡村传统文化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个不同层面的话题探讨。

4.持续培养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后备人才。对乡村规划建设、乡村环境设计、乡村品牌形象传播、农机产品设计等方面有长期的积累,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增加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的课程模块、研究模块、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版块,为今后的基地发展积累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并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学生,为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储备人才。

5.持续发布美丽乡村建设课题。积极组织各学校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课题申报,通过学校、美术与设计学院相关网站、邮件、函告相关高校科研部门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公布中心项目申报指南。同时,通过向各校相关学院领导以及基地相关科研骨干教师发送邮件、微信、QQ、打电话等多种方式建立联系和长期合作。2022年共发布课题10项,成果包括完成多篇 CISSCICSCD 高水平学术论文及专著。

6.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项目实践。近年,依托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基地、学校和中心专 家组的资源,组织学校、老师参与多项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相关实践项目。并依托中心的智力资源和人才完成农产品品牌形象与包装设计、 郫都区红光镇红色文化项目 丹巴加绒藏寨服务设计研究等等 10 余项乡村建设实践项目,切实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的智力支持。

5、图6、图7 中心组织乡村考察及与乡政府交流合作


7.策划举办展览。中心连续4年依托毕业设计,专门针对美丽乡村规划与设计、美丽乡村品牌塑造与视觉设计,农机外观设计等进行展览主题策划,展出了 100 余件设计作品,对乡村规划与设计、乡村环境设计、乡村农产品形象设计、传统农机产品再设计等内容,对新乡村生活物质层面、精神需求等进行研究,在产品设计、空间设计、品牌形象、农机技术、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积累。

8、图9、图10中心组织部分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成果展览


三、学术成果及科研项目

1.出版专著 1 部:《乡村生态社区设计研究》,中国发展出版社,20229月。

11、图12、图13、图14、图15 2022年中心部分学术成果


2.发表论文:中心组织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共计15篇,其中 SCI论文1篇、CSSCI论文7篇、中文核心2篇、其他论文 2 篇。

3.课题立项:2022年度研究中心课题立项项目10项,其中一般项目 5 项,自筹项目5项,结题7项。


四、人才队伍建设及成效

1.策划和举办 2022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主题展

中心连续4年以“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为主题,组织和策划以环境规划与设计、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等专业的展览及竞赛,参与师生300多人次,展出了300余件设计作品,获乡村振兴相关设计奖项 100余项,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社会服务板块、为今后的中心发展积累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培养乡村振兴创新意识的优秀学生,并致力于为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培养储备人才。

16、图17、图18  2022年部分乡村振兴相关竞赛获奖


五、学术交流与学术影响

1.学术会议

2022年中心邀请包括清华大学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四川省建筑设计企业、 设计机构等国内省内高水平高校相关领域以及乡村建设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邀请专家学者举办“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系列讲座10余场次,在西华大学举办“数智时代下的新文科专业建设暨设计实践”“在传统与当代之间: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水墨艺术的新格局主题会议”“第二届产教融合下的工业设计专业建设与区域性服务设计发展高峰论坛”,以中心主办或协办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或社会活动,针对乡村振兴服务设计等内容进行专题探讨。

19、图20、图21 2022年部分学术会议现场

2.学术论坛

2022年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论坛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周炯焱教授、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教研室主任吴浩老师担任学术主持,邀请8位专家、4位博士、6位在读硕士研究生分享交流,相关主题包括:《乡土建筑文化的当代价值—第23届意大利米兰国际三年展有感》《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乡融合”规划研究》《乡村振兴综合体规划设计探索》《传统村落保护中的环境微更新与微改造》《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景观在地性设计探讨》《设计介入—乡村社区的生态转型》《乡村地区有机更新模式的国内外比较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的城乡共生研究》等内容,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学院、成都大学、西华大学、大卫建筑设计事务所等10余所兄弟院校、企业、研究生、本科生共计 300 多人次通过现场、腾讯会议及直播的方式参与论坛,并参加乡村振兴话题的讨论,较大的扩大了学术和社会影响力。

22-29 2022年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论坛现场